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教案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教案

2013年11月15日 11:02:01 访问量:230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教案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头脑中提取已有的生活积累,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进行倾诉表达。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围绕“难忘的小学生活”,能够在文章中突出“难忘”二字。能够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依依不舍的真情实感,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说真话,吐真情的良好文风和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课前准备,播放《送别》一曲欣赏。

师:同学们,刚才这首曲子叫什么?《送别》它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板书:留恋)再过一个月,你们就要告别亲爱的母校,离别谆谆教导的老师,离开朝夕相处亲密的伙伴,想到这些,你们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2、(课件播放DV音像片)

师: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这期间有过多少朝朝暮暮、风风雨雨。你们从幼

小的孩童,成长为合格的小学毕业生,成为了满怀壮志的少年。回首往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结下了多么深厚的友谊呀。你们看,录像里展现了如下场景:

1)队旗下庄严的宣誓;

2)领奖台上激动的泪花;

3)课堂中愉快的学习;

4)课间时热情的帮助;

5)活动中欢乐的笑脸;

6)操场上活泼的身影;

7)办公室里循循的教诲。

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一张张笑脸出现在眼前,这情景多么令人难忘呀!(板书习作题目:难忘的小学生活)

3、出示作文题:

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生活。临近毕业之际,让我们围绕“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个主题,提起笔来,写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节课或者是难忘的一次活动。

二、指导审题,拓展思路。

    1、读了这个作文题,你觉得我们可以写哪些内容?

(这个作文题选材范围相当宽,既可以写人,也可以写事;既可以写景,也可以写活动。但无论写什么,都要与自己的小学生活密切相关。)

围绕这个要求,你准备选取怎样的材料?(学生从记忆仓库筛选材料。)

2、如果写人,你觉得你小学生活中哪些人最让你难忘?(引导学生说具体,如姓名是什么?他的哪些性格、习惯或品质让你难忘?你能不能说一两件典型的事例?)

3、如果写事,你有哪些难忘的事?(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有积极意义的事。)

4、如果不写人与事,你打算写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难忘的人:/老师    谆谆教导   亲切关怀

                            ﹨同学    互帮互助   亲密无间

   

难忘的小学生活     难忘的事:/一节课、一次活动、一次实验…

﹨一场误会、一个笑话、一个经历…

 

                  难忘的景:校园风景(春、夏、秋、冬)

 

三、快速构思,起草成文。

1、构想内容,口头叙述。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自己写作的题材,接下来,我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要写的内容,把它说清楚、说具体。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并帮助同桌提出合理的建议,可以帮助对方把中心提练得更高远,可以帮助对方把思路理得更清楚,可以帮助对方把事情说得更完整,重点更突出……现在开始交流。

学生交流后,师指名集体交流,老师相机点拨。同时要注意把这种指导拓展开来,做到对全体有益。

     2、谋篇布局,下笔成文。

师: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选取的材料?哪些方面重点阐述?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想一想,拿起手中的笔尽情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吧!

(学生写文,一气呵成。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自我修改,互相评议。

1、 学生完成初稿后,首先自己轻声读几遍,对习作的词句进行删、增、改、

调等,使文章做到文通句顺。

2、 教师指导点评。

1)教师把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性问题,通过一两篇习作的点评,加以指导。

2)请一位写得较好的同学朗读习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明确优秀习作是怎样通过细致描述,表达真情实感的。

3、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五、加工润色,展评欣赏。

1、互评后,学生拿出自己的作文再修改,针对重点部分加工润色。

2、修改习作后,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其习作,供大家欣赏借鉴。

教师总结:同学们,听了刚才这些同学的作文,老师非常感动,我相信,大家的习作也像他们一样饱含着真情。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让我们在深深怀念昨天的同时,珍惜美好的今天,奔向灿烂的明天吧!

 

 


编辑:胡彦禄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夏同心县第三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同心县豫海镇银西南二巷45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