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阅读本位:****;FR=LIAN 写作本位:**** 此次同课异构,王崧舟老师向我们完美展现了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及所带来的不同震撼。此次同课异构,王老师以“文本”为范例,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学习范文,感受文本的写作方法和阅读方法,向我们呈现出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崭新教育理念。这已经不能等同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用教材教教材”,其最终效果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阅读本位中,王老师向我们呈现了这样几个亮点: 1、通过发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所在位置(段首),自主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找出段落中心句的方法——自然段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段首,但并不绝对。 2、通过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阅读感悟“在泰国,人与象之间没有距离”。并由此展开,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并体会,人与象的亲密无间。 3、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人”字,然后让学生将“象”字写上去:有的学生将“象”写在了“人”的下面,因为大象曾经驮着人冲锋陷阵;有的学生将“象”写在“人”的上面,因为在泰国大象会给人做按摩;有的学生将“象”写在了“人”的右面或者左面,因为与象共舞;有的学生将“象”覆盖在“人”上,表现出人与象共舞时的“人象合一”。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完成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复沓,又能凸显人象共舞时的亲密、和谐。 而写作本位中,又是这样的: 1、以文本当中的“熟视无睹”引出学生积累的关于“睹”字的成语:有目共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然后,将这几个成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这几个成语的填空练习。 2、完成语句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句表述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1)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2)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 教学中抓住“音乐的节奏”来引导学生认识大象的跳舞是生动的,是充满灵气的。如果去掉其它词语,大象跳舞的节奏感将不复存在,大象的聪明和灵气也随之消失。 3、在文章最后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的动作“拥”,体会人群进入广场与大象跳舞的急不可耐,确认人与象的亲密无间,完成对泰国这一独特风情的体认。 4、以“与象共舞”为引,导出课外词语认知与积累。 如此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教学,我们教师的思想,教师对于文本的认识程度,会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成效。我想,无论是高效课堂,还是“生本教育”,亦或“诗意语文”都无法逃开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引领作用。难道高效课堂中教师认识不够,就能设计出什么“高深”的导学案吗?很显然,不能。如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基础,也是一个大前提!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