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迷茫。其间的点点滴滴都珍藏在我的记忆里。打开珍藏的记忆,这里有我与孩子们共同拥有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记录着我和孩子们的过去,今天我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记得1998年秋天,我调往同心县第三小学,任三年级数学课。刚到学校就有老师向我介绍说这个班的数学特别差,为了使以后的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我让同学们做了一份测试题,没曾想有位同学竟然考了9分,面对这种情况我给这位同学制定了补课计划,从一年级开始补起,每天中午和晚上下学后给他补课,由于他基础差,有时一个问题要反复讲几遍,他才能弄明白,经常是为了给他补课,耽误了给孩子做饭,辅导孩子作业就更顾不上了,当时我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我女儿都说我不爱她,经常生我的气,有时看见我的那个学生就不让他进家,说怎么又是你……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学升初中时他数学竟然考了96分被县二中录取。当时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做为一个教师我觉得要有一颗爱心,细心、耐心、诚心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可以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像我们班那些差生,他们成绩差,比较自卑,脾气特殊,容易犯错误。我从不在教室批评,总是把他们请到办公室去开导。开始他们有的人曾经有辍学的念头,在我的耐心开导下他们才坚持下去,毕业时,他们都变得自信了,自强了。
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这是教师的责任。
严格要求,措施得力,这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严是爱、松是害”,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也不忘对他们严格要求。做班主任时我制定严格的班级文明公约,在班宣读、张贴后,师生一起严格遵守。特别是许多家长比较惯孩子,还得经常做家长的工作。没有家长配合工作会事倍功半。
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教育活动有客观规律,学习新课标,正确运用教学规律,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这个规律的核心便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靠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在班级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理解学生,按自由选择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积极的发展。如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主题,能画的画,能讲的讲,能唱的唱,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在恬静而紧张,宽松而热烈的气氛中认真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
我用新课改的理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以构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为目标。在课堂上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从而使课堂有序地“活起来”。自觉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我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努力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