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外地名校高效课堂教学经验,经过我们教师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各基层学校针对学科特点,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观察研究,结合我县中学教学实际,我们推荐各校参照“三案·六模”的教学模式,具体说就是:“三案一体,六步三查”的教学模式。请大家结合本校和本学科特点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实验、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创设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案·六模”教学模式是适合我县教情、学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效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将会有效地推进我县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促进我县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由于“模式”往往带有很强的限制性和单一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统一的教学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课堂的生成和创新,这将背离我们推广该教学模式的本意。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改革,建议各位老师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同各位同行共同研讨“三案、六模”的教学实验改革。
一、实践提升:从教学模式到建构课堂模式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建构主义理论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是极富前景的学习理论,它对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获得基于自身的而非他人灌输的对事物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首先,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他们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再次,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还要看到,知识的建构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成为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建构主义观点是一致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这里所说的课堂不仅指常规意义上的课堂45分钟,还包括课前和课后,涵盖学习的完整过程。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应该是系统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生成完善的。因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推广“三案·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构课堂:从模式到变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目的(什么是“三案.六模”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案”是指教案、学案、课件案
1、“教案”设计要注意突出教学思路、学生学习过程,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注意引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2、“导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情境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引导性;是用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解决独学、对学、群学中不同问题的导学方案。在学案中,还要精心设计习题、活动任务和拓展迁移的知识点。作业设计应有针对性、层次性,突出重点,瞄准考点。
3、“课件案”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将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要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生动活泼、直观易懂,高效实用。
三案一体”是指将教案、导学案、课件案三者有机统一,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体。“三案”的设计要注意遵循整体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方法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服务性原则等,设计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充分发挥备课组和教研组(室)教师的集体智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备课不充分是导致课堂高耗低效的主要因素。构建新型课堂,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怎么学,学生怎么上课,教师就怎么备课,在备课阶段就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狠抓三个结合。一是先周备课与课前备课的结合;二是集体备课与二次备课的结合;三是自我备课与借鉴名家教案的结合。发挥教研组作用,实现了学科共同体的价值。
(二)六模块是指:自主学习(自学质疑)模块、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模块、展示交流(互动探究)模块、点拨评价(精讲点评)模块、矫正反馈(反馈提升)模块、迁移运用(拓展提高)模块。
(1)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主学习(自学质疑)模块、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模块、展示交流(互动探究)模块、点拨评价(精讲点评)模块、矫正反馈(反馈提升)模块、迁移运用(拓展提高)模块”六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2)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示意图如下:
3、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流程示意图如下:
说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流程示意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由学生到学习结果的一条或几条途径进行课堂建构。图中的箭头尝试性地表示了各模块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4、“三”个教学环节、九个教学流程、“三”种学习方式、实现“一”个目的。
自
(上图可简称“3931”教学流程示意图)
三、基本理念:从被动听讲走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传统教学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个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的背景下,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
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知识本身同客体世界状况的对话,还要引导学生注重与教师、其他学生平等的对话,还要实施同自身的对话,探索自我。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不断建构的,在建构中师生共同成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内涵,重视关注学生自身学习精神的培养,把教育关系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知识本身上,因为“只有在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过程的真正的主动者时,他才能获取知识和能力”。这种学习不仅把学习指向外在的知识,也指向自己的内心,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促其自我监控、反思、表达、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这时,教学也成为“反思性实践”活动,教师也在课堂中展开“意义与关系的重建”,是同教育内容对话、同儿童多样的认识对话、同自身的对话而展开教学的,使教师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教得有法、教得精练、教得有效,也促使教师自我反思,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在这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每一个学生也同教师一样展开反思性思考,彼此沟通并触发各种思维和探究活动,因而教育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动态发展的推动力,就是教师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与认识、实践与改进的活动。换言之,在这种“‘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
在全省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必须还课堂于学生,要在实施“三案·六模”教学建构式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会学的能力,让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要进一步实现下列转变:①从只强调教学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到提倡突出“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的转变;②从课堂安排以全班学生“可接受程度”为依据,到强调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变;③从只按大纲教材预设教学内容和问题,到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转变;④从教师通过教学“指引和示范”影响和促进学生发展,到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转变;⑤从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到让学生尝试、合作、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转变;⑥从“教师引导”、“学生配合”的师生合作方式,到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转变;⑦从教学效果评价仅关注当堂反应,到关注学生“潜能发挥”和是否有利于提高“后续学习水准”的转变等等。
四、基本操作:“六模三查”的基本操作要求
1、自主学习(自学质疑)模块(12分钟左右)
本模块要展示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上课后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案目标,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展标导学4分钟左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8分钟左右)。
学习方式:快速阅读、读出问题、标划记录、强化记忆、查找疑难。
要求学生: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学案和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养成独立阅读、思考、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②先看书后做题。研读教材时不浮在表面,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弄清知识点和尝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在围绕学案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学案上的问题。③循序渐进完成学案。通过自学能解决学案中问题或一半以上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内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自己不懂的问题或帮助小组内其他同学不懂的问题,然后带着强烈的展示欲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提出自己不懂的疑惑问题。建议使用双色笔完成学案,自主、合作学习时用黑笔,教师点拔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④注重纠错反思。学案(或自学练习本)上能做和会做的问题要准确规范完成。确因能力要求过高,自己不会做的可以不做,待向小组会的同学或老师请教后在课堂内或课后用红笔完成。学案上要求掌握的知识应在课内练习本上把本节课的内容梳理归纳成网络;同时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⑤两次上交学案。一是课内自主学习做好的学案,课内应交任课教师审阅或展示,以便教师了解学情;二是经教师点拔后用红色笔改过的学案(或作业)再一次交任课教师审阅,用以查验学习情况。对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组长汇总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下节课或在单元小结时解决;也可以在自习课中教师辅导答疑时解决。⑥及时整理学案:保存好所有的学案,作为课堂笔记,以备复习时查阅。
2、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模块(7分钟左右)
本模块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要为合作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探究氛围。
合作探究问题选择的要求: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展示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以我国学者陈燕的合作技能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采用恰当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共同掌握知识和技能,具体的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⑴倾听。听人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感兴趣或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听人发言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
⑵发言。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⑶求助。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请教,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态度要虚心有礼;接受帮助后应肯定对方对你的帮助并表示感谢。
⑷反思。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勇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或相反的正确看法。
⑸自控。服从安排,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服从组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个人意见可保留。
⑹帮助。关心同学,及时了解同学的困难;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帮助要向同学说清发生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⑺支持。对别人的正确意见或高明见解以点头、微笑、鼓掌表示赞赏。
⑻说服。在仔细观察分析别人的发言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意见;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再批评错误的一面;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⑼建议。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看法及理由或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⑽协调。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小组组员的活动和讨论的气氛,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当组员思想开小差、违反纪律、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或组员讨论态度不当时,应予以阻止;或努力找出不一致的地方做出必要的让步,达成一致性意见;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各人特点分配任务,努力完成任务,能综合说明同学讨论时提出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上述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探究中,人际交往培养的理由有以下三点:
首先,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始终处于主导和重要的地位。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可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其次,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着互助和竞赛,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通过相互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最后,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出发,巧妙地把教师与学生分别作为导演和演员,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共同提高。
学习小组的确定原则:①根据班上学生人数可分4-6个小组,每组由6-8人组成。②每个小组应考虑各学科骨干学生的搭配,尽量做到小组学科力量的平衡;③各小组组长可由小组成员或学科代表轮换担任,每周轮换一次,既相互合作搞好小组学习,又相互开展竞争,比一比哪位小组长当的好。但必须首先是合作共进,其次才是相互比赛效果优劣。④小组的命名、口号,要有激励性、上进性、目标性、活泼性、竞争性、拼搏性、凝聚性等。⑤要建立小组成员学习成长记录卡,记载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情况。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这就使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对学生的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而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师生行为: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学员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作准备。教师在此阶段内应巡视检查班级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1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可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在班级交流时注意适时点评(有时需要精讲),不能放任,应中肯、恰当评价,使评价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等。
3、展示交流(互动探究)模块(7分钟左右)
本模块要各小学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或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⑴学生行为:上课时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形式不拘,服从教学实际需要)。①交流展示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教师要倾听并关注同学的反应。不要频繁打断学生发言,要注意倾听与归纳。板书的同学书写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尽可能精炼表达。注意突出展示清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②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生成。③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轮换小组代表,注意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注意质疑、矫正。
⑵教师行为: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或习作)的问题答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⑶展示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成果,应书写在课内练习本或学习笔记本上;先小组内交流,可以口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小组内传阅学习成果,然后由小组长或推荐优者在班上交流,做到人人有机会,组组有特色。
⑶教学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要将学生处于被动评价的客体向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主体转变。自主或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求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因此,教师要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倾向,要将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合作评价。以此为出发点,在评价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时,可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方法。
展示交流:合理分工、汇报成果、表述疑难、倾听演练、指导演讲、疑难共商。
4、点拨评价(精讲点评)模块(5分钟左右)
本模块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
教师行为: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如,各组完成任务中的精彩表现或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要有变式讲解;例题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同时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5、矫正反馈(反馈提升)模块(5分钟左右)
本模块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在此模块,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做到“三优先”,即优先辅导学困生;优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反馈体现在学案收改时、抽查时,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情况的把握时,在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二次上交学案时等,矫正可随时进行,也可专段时间进行,可在精讲点拨前进行,也可在自习课或下节课开始前进行。
6、迁移应用(拓展提高)模块(5分钟左右)
本模块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在进行迁移应用训练时,要注重独立性、规范性,要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
五、整体把握:各案、各模块在建构式课堂中的作用与联系
“三案”一体教学设计与使用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基础。“三案”中的“学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关键,是自主学习模块开展的依托,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等模块开展提供话题、主题等;“教案”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施的保证,其主要作用是明晰课堂建构思路,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方法,预设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准备点拨评价的内容和矫正反馈的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巩固案”是迁移运用模块功能体现的方式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突出学以致用,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等巩固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学习结果,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六模块”中,⑴自主学习模块主要在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中体现,它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模块,其中学案的自学引导部分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和知识建构的形式呈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起引导作用,其中的质疑部分提倡学生质疑问难,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模块同时还可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⑵合作探究模块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选用,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探究素材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互动探究模块主要进行探究学习;⑶交流展示模块由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自学质疑的基础上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积极思考、大胆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展示,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观察,并思考应对方案,让学生在交流展示模块主要进行合作学习;⑷点拨评价模块可随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注意把握及时、适时、适度的原则,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顺利进行;⑸矫正反馈模块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矫正与反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⑹迁移运用模块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拓展运用,注意密切联系实际,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等。教学中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课堂建构,要切实发挥建构式课堂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